中国传统服饰异美绽放——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“中国文化角”第八期侧记与小感
王奕祯
4月9日晚,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“中国文化角”开展了第八期活动,当期主题为“中国传统服饰之美”。传统服饰之“异美”让同学们惊艳。
同学们对未来中国服饰发展的设想
本期活动由王奕祯老师主持,谢玉玲老师主讲。整体活动分为“传统服饰艺术讲座”与“体验中国”两大环节。讲座环节伊始,谢老师一身墨蓝色旗袍登台,就引起了同学的兴趣,他们纷纷拿出手机,与谢老师合影。一阵兴奋之后,谢老师开讲。她首先从中国服饰的主要特点出发,分析了中国传统服饰的整体风格,并提出传统服饰形成的文化原因——中国传统农耕文明。接下来,谢老师以史之线索简要梳理了中国传统服饰发展的历程,重点介绍了在中国服饰史上占据主要地位的汉服、唐装与近代兴起的旗袍文化。讲述中,她着重介绍了汉服大气磅薄与隽永飘逸的特点,以及汉服的结构与文化含义;唐代开放的社会文化、审美风格与唐装发展相得益彰的总体趋势;近代以来传统服饰改良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,及其旗袍文化下中国女性服饰审美风格的独树一帜…… 讲座过程中,谢老师不仅穿插了传统服饰图片与实物的展示说明,还有传统服饰专题片播映。讲述中,谢老师不断抛出一个个有趣的问题——“猜猜看,汉服右衽的原因是什么”、“唐代女服的特点说明了什么”……同学们积极踊跃参与其中,并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之博大而感叹!
“体验中国”环节,部分同学试穿了中国传统的汉服,并自拍留念。同时,老师们还请大家对未来中国服饰的样式进行一番设想,并画在黑板上。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服饰的兴趣,同学们纷纷拿起粉笔,一边思考,一边绘画。有的画男装,有的画女服,有的为上装,有的则画裤子、裙子……不同风格,样式各异,虽然没有色彩,但是画出了他们心中中国未来的服饰发展趋势。 这期活动过后,笔者有一些感受与思考。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,发展至今,其中不断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,甚至也有过危机。当代中国与世界接轨,传统文化与欧美流行文化并行,当代中国人的服饰穿戴也与西方流行服饰文化所同步,这就使一些美国学生认为现在中国人的日常服饰就是传统服饰,显然他们不懂,我们也甚少有机会在平日里展示。然而,当这一期活动呈现出来时,他们惊讶如此曼妙而华丽的服饰,竟并非时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。
今天,经济社会高速发展,我们的民族也逐步融入到世界节奏中。当我们迈着脚步前行并向其他文明学习与交流时,也千万别忘记,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,恰恰是因为我们文化的独特性。就如我们的服饰一般,她是世界服饰花园中的一朵奇葩,这种“异美”是她能够存在的理由。正如一句俗话“只有民族的,才是世界的”。笔者认为:“若想成为世界的,便首先应是民族的。”我们只有承继了自己的民族文化,才能更吸引别人。对于传统文化的承继与传播而言,这不应仅仅是我们每一个外派汉语教师的理想,而更应时时付诸于行动。